Pinnacle平博体育(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2022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受到学术界及广大读者关注。此次继续推出系列书——《中国古代园林版画菁华》。著名学者范景中教授和王澍教授因观卷中版画,就相关史学问题写出札记,特附在卷首。1月10日下午,我们邀请了两位编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董捷、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黄晓,与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刘珊珊、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陆天嘉做客SKP,一起围绕园林版画展开相关问题的探讨。
美国历史学家白凯的《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一书以独特的性别研究视角深入挖掘大量历史文献和案例,如司法档案材料、判词、地方官员的笔记和传记等,为我们研究中国妇女财产提供了全新的视野。1月10日晚,大学问与中信书店、Xmind共同发起的首场大学问·女性学者系列沙龙,将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蒋正阳、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讲师赵珊,一起分享这本从妇女史角度研究妇女财产继承权问题的经典之作,从法律史角度,重新审视近千年来中国家庭财产继承体系中女性的角色与地位,探索法律实践中女性财产权益的变迁。
1939年,营造学社将视野投向了四川,酝酿一次更为久远的调查,因调查区域涉及四川省与西康省(1939年成立,1955年撤销),史称“川康古建筑调查”。这也是营造学社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调查。80年后的今天,作家、学者萧易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写成了这部《漫长的调查: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1月10日晚,我们特别邀请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作家、学者萧易,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段牛斗,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任樱做客SKP,从《漫长的调查: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出发,以川康古建筑调查的173天为界,一起回顾和梳理这次古建筑调查前后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封神三部曲》自上映起就收获了一大批影迷,大气磅礴的神话史诗风格,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服饰、人物造型、妖兽形象、图腾纹样……充满了中式古典韵味,又不失神话故事奇幻缥缈的感觉。这些堪称视觉盛宴的画面,都离不开他的精心创造——《封神三部曲》人物与异兽概念设计李云中。李云中是国画大师戴敦邦先生的入室弟子,创作了许多有关《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画作。1月11日,李云中将带着新书做客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商城店,与知名作家李天飞、中央美术学院电影视效工作室导师穆之飞、三国历史博主张睿一起探讨中国神话,畅聊《封神三部曲》。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策划的“原乡书系”品牌,希望通过文字的讲述和艺术的表达,重新审视、传达和呈现生活本真的温度与确幸,发掘“理想生活”的种种可能,搭建一座“心灵的乌托邦”。1月11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莉,读书博主、何物出版创始人赵健,青年作家、诗人宇萍,著名作家、出版人周华诚,作家、诗人桑格格,文化学者、作家、书画家、生活美学家雪小禅,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韩浩月,以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做客SKP,与大家一起从浮躁忙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去久违的原乡,看看旷野,细说日常。
在时间的长河中,大唐王朝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铸就了中华文明的一段黄金岁月。新出版的《大唐国库》——首部研究古代国库制度的著作,恰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这个伟大时代宝库的大门,引领我们穿梭于千年的历史烟云之中,探寻那些被遗忘的宝藏与智慧。1月11日,我们邀请《大唐国库》作者葛承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鸿宾、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永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教授刘后滨,以及本书的出版方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钱之江,与读者面对面分享几方面议题。一、专识:《大唐国库》目前出版的价值与意义;二、通识:唐代经济、财政的发展繁荣与走向衰败教训;三、常识:国库研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借鉴启迪;四、学识:三十年来唐史研究的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五、见识:历史文物研究与当今社会延伸讨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科学理论之一,它彻底改写了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然而,这一伟大理论在诞生之初,却面临种种坎坷。《爱因斯坦的战争》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长河,见证这一段科学与战争、理性与信仰交织的历史,为后世展示了科学如何突破国界,成为人类文明共通的灯塔。1月11日,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方在庆和本书译者、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孙天,做客中信书店·合生汇店,从科学史和人文史双视角,解读这段跨越战争与偏见的科学传奇。
近日,宋史学者、文史作家孙晓飞新著《临安之降:南宋士人的忠死、孝忍与隐逸》推出。该书全景式描绘了13世纪中华大地宋亡元兴、“临安之降”的历史大变革中,以赵孟頫、钱选、文天祥、牟应龙等为代表的南宋士人忠死、孝忍与隐逸的抉择与命运。1月11日,我们特别邀请孙晓飞,著名作家、《当代》原副主编汪兆骞,青年文史作家张程,做客DT51,带领读者重返13世纪宋亡元兴的大变局时代,感受宋元战争中的士人境遇与命运抉择。
帕斯捷尔纳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作家之一。早年即以其深沉含蓄、隐喻鲜明的诗风蜚声诗坛,1958年以“在当代抒情诗歌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对伟大的俄国史诗小说传统的继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全集》由翻译家刘文飞从俄文版《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中译出其中所有抒情诗,完整呈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抒情诗世界。1月11日,我们邀请到了刘文飞和《帕斯捷尔纳克传》译者王嘎,以及诗人戴潍娜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一起走进“真正伟大诗人”的心灵世界。
在这个信息轰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声渠道,却也常常面临着“无话可说”的困境。发声有时是本能的表达,倾听意味着更多的克制,在喧嚣与沉默中,我们试图寻找属于自己时代的表达方式,认真对待自己说出的每一句,写下的每一个字。“我害怕生活”系列(五卷本)收录了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在1995-2022年间的文学评论与创作。1月11日,单读邀请李静与止庵、解玺璋来到PAGEONE(五道口店),谈谈在这个无话可说的世代,我们应该说些什么。
作为中国女性运动史领域的研究专家,游鉴明在《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一书中全面梳理了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开展情况,探讨女性身体、体育、审美、民族、国民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厘清了近代中国妇女史中的身体观、教育制度、国族主义,以及现代性等各种复杂议题,从性别视角研究近代江南女子的身体和体育问题,呈现颠覆刻板印象的近代中国体育女性的鲜活历史和复杂图景。1月12日中午,在中信书店·三里屯店,大学问·女性学者系列沙龙邀请游鉴明与教育学博士阳煜华、北京体育大学讲师赵盛楠,一起分享新书,围绕“从近代江南女子体育说起,看中国妇女身体如何解放”这一主题,共同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体悟江南女子如何超越性别身体。
2024年,当提及网络内容治理时,我们关注技术、关注数据、关注人。但人工智能可以是法律主体吗?侵权数据训练出的大模型是合理的吗?网暴“盲从”和算法“纵容”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在数字平台崛起的语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在智媒时代重构“网络社会”的“想象力”?1月10日晚,“学术开放麦”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方师师主讲,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传媒法专家、《新闻记者》特聘顾问魏永征作为点评嘉宾,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红涛的主持下,与观众一起探讨2024年中国网络内容治理。
《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的作者仲富兰教授,躬耕民俗学几十年,他讲的生肖那些事儿和相关文化知识,就像唠家常似的,听着顺耳,还能让人学到不少东西,受益匪浅。上海辞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这本书,诚邀名家邓明、郑辛遥、赵澄襄、潘方尔等诸方贤达,汇聚书法之神韵、简笔之灵秀、剪纸之质朴、水墨漫画之诙谐、篆刻之典雅等多元文化精粹。1月11日下午,“十二生肖 遇见自己”——《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2025新春首发签售活动,将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全国新书发布厅举行。届时,民俗学家仲富兰、美术史学者邓明、漫画家郑辛遥、篆刻家潘方尔、专栏作家何菲将联袂为广大读者签名售书。
最近几年,“citywalk”成为一项热门活动。在citywalk中,人们通过走访各类人文景点来重识那些被忘却的历史场景。一次成功的citywalk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游”,而能胜任者,一定是一位熟稔掌故的“文史侦探”。青年文史研究者宋希於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一肚子掌故的“文史侦探”。这一次,他从北京的琉璃厂来到上海的福州路,做客“海上博雅·401號下午茶”,聊一聊京沪两地这两个近现代文化中心都有哪些有趣的掌故,带领大家一起从琉璃厂citywalk到福州路。
19世纪初,西方的侵入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引发了阿拉伯文学的复兴运动。20世纪至今,阿拉伯文学呈现多样化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深刻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作家们开始借鉴西方的文学形式和流派,同时也在努力挖掘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托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阿拉伯文学学者、作家。此次字句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他的三本书:《告诉我这个梦》《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其中《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是2024年12月出版的一本,也是“基利托作品”系列的最后的一本,侧重于经典文本的分析,涉猎广博而又具体生动。1月12日,我们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从事非洲文学与思想研究的姚峰老师,与研究法语文学的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陈杰、青年学者秦振耀,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王笑潇编辑和出版品牌字句的策划苏远,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关于这本书的出版与文本解读的各个方面。
2019-2023年,知名法律文化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柯岚教授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讲了36集的大型系列讲座节目《红楼梦中的法文化》,详细讲解了清代婚姻、继承、社会阶级、刑罚、诉讼、宗族治理等方方面面的法律制度,深入剖析了《红楼梦》诞生时代的社会生活全貌。2024年,以这个节目的部分讲稿为蓝本并加以学术梳理,柯岚教授新著《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出版。1月11日下午,我们邀请到柯岚做客方所,和读者朋友们一起聊聊读《红楼梦》的丰富体验,回到曹雪芹生活年代的社会真实中,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做同情的理解,也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真正伟大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比之下——无论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女性,还是中东当地的男性——中东女性的形象都更为模糊,她们多数仍然只生活在屋檐和罩袍之下,除了家人,外人看不见也不被允许看见她们的面容,更不用说她们内心的想法。即使是家人,也未必有人知道、在意一个年轻女性内心潜藏20年的理想是想当一名建筑师,而非照顾家人、困守厨房。中东的女性究竟过着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1月12日,我们邀请独自前往几乎所有中东国家的中国女性、《看不见的中东》作者姚璐,分享她的见闻。
@HASHK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