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acle平博体育(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经省政府批准,由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于受疫情影响,由2022年延缓至2023年4月22日至26日在周口市举办。全省民族运动会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举办本届民族运动会,是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是促进我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举措,是凝心聚力“十四五”规划的实际行动,是助力体育河南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本届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等14家单位为成员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主要负责多次到周口市调研指导运动会筹备工作,听取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逐项进行研究,为举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赛事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竞赛项目有珍珠球、木球等13个项目,表演项目分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三大项,预计编创参赛项目将有40个。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14所高等院校将组成32个代表团参赛,运动会规模约3000人。
本届民族运动会将以“豫见周口 同心圆梦”为主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中心突出主线。本届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文体活动,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来组织策划,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入场时进行的30秒驻停表演,首次增设了专职表演人员,集中全面展示各民族传统文化精粹。二是树立创新办赛理念。坚持体育性、群众性、趣味性,树立需求导向,提倡重在参与、重在健身、重在快乐。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新增了群众基础好、易于推广的空竹球、龙舟拔河等项目,鼓励各代表团将训练成熟、竞技水平高、表演性强的优秀项目吸纳进来,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群众的参与度增强。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我省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民族运动会的良好风尚。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规模比上届增加一千余人,群众参与度更创新高。四是表演项目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多次组织表演项目编导培训班,并邀请全国专家授课指导实践,鼓励大家守正创新,结合我省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节目编排。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表演项目将充分展示我省各族群众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河南的新风尚。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贯彻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进一步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践行节俭办会原则,精心谋划、精细筹备、精确推进,把本届民族运动会办得更加精彩,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贡献!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市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5万。全市经济总量超3600亿元,稳居全省第5位,全市有33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位居全省第二。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万姓同根,有着6500多年的文明史,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重义守信、崇德向善,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的周口精神。周口路网发达、交通便捷,“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多式联运枢纽格局已经形成。周口环境优美、生态优良,自然生态和城市建设和谐发展。今日之周口,市委、市政府正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踏着新时代的鼓点,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围绕“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朝着建设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专门召开筹备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发动,将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压实各级责任。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的高规格筹委会,筹委会下设“一办九部”10个内设机构,从体系架构上强化组织保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筹备工作进度安排,建立了周例会、月推进会制度和上下贯通的协调联动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研判存在问题、碰撞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二是优化工作方案,实行挂图作战。积极向省主办单位请示汇报,学习往届兄弟市筹备工作经验。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将运动会筹备工作划分为启动、推进、临战、实战、总结等五大阶段,梳理分解任务50大项,排出重点工作时间进度表,梳理出筹备工作施工流程图,倒排工期、列表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做到任务清、目标清、措施清、时限清。在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和主办单位的悉心指导下,对各类方案进行5轮优化提升,形成了竞赛表演、大型活动、新闻宣传、接待保障、安全保卫等总体方案、配套方案和子方案53个,确保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动员社会参与,营造宣传氛围。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面向全社会发布会徽、吉祥物、主题词等征集公告,共收到应征作品420件,其中会徽88件、吉祥物59件、主题宣传口号273条。先后组织筹委会成员、专家和社会知名设计人士开展6次评审,确定了会徽方案1套、吉祥物方案1套、主题词1套、宣传口号3套。在市体育中心、高铁站、高速路口、主要街道、各大酒店等显著位置投放宣传标语,扩大知晓范围,充分调动各民族群众参赛积极性,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宣传专栏,策划宣传主题,打造宣传精品,实时报道本届民族运动会筹备和举办情况,展示民族体育文化的多姿多彩,展示中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情厚谊和时代风貌。
四是做精做细保障,提供优质服务。城市环境方面,我们把筹办运动会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以全新的城市形象喜迎各民族群众。场馆方面,竞赛和表演项目原则上集中安排在周口市体育中心各个场馆和水上运动中心进行,部分项目安排在附近高校等场地,能够满足全省民族运动会对场馆的要求。接待方面,实行市直单位“一对一”对口接待,目前已经确定了体育场馆周边28家宾馆,共3100个间房,同时可接纳5000多人住宿、就餐,完全可满足接待需求。交通方面,由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交通保障部,安排运动会期间各类车辆,全程保障运动会调拨使用。安保方面,建立安保指挥中心,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及应急预案,做到责任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头,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医疗保障方面,组建有10支60人的医疗保障服务队和 6支90人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队,全程做好运动会期间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确保本届民族运动会安全顺利举办和公共卫生安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由我市承办,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周口的信任、支持和厚望。在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按照“节俭、绿色、精彩”的原则,力争把本届民族运动会办成一届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会,办成一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办成一届团结和谐、精彩圆满的盛会!让全省各族人民满意,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出彩答卷。
三是突出重点,展现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全省民族运动会强调突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成为体育竞技的大赛场,更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大舞台。无论是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各代表团入场时的驻场表演等文化活动,还是竞赛项目与表演项目,都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汇聚。通过相互交流、互鉴互学,切实让各族群众感受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建设体育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谢谢!
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今年1月1日实施的《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相关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进行具体安排。目前,我省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毽球、空竹球、龙舟等越来越多项目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关于本届民族运动会赛事组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做好竞赛组织筹备工作,筹委会制定了竞赛表演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人员分工和职责划分,倒排工作时间表,挂图作战,推动赛事工作的有序推进。下一步将成立各单项竞赛委员会,全面负责赛事组织工作。二是严格规范执纪。本届运动会将突出资格审查从严、人员管理从严、责任追究从严,对违纪违规行为零容忍。主办单位将对裁判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公平公正执裁理念,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减少误判、漏判、错判;对赛事编排、比赛抽签等一律坚持公开透明;对易产生争议表演项目,一律采取现场亮分。同时,仲裁委员会和委员会将加强对执裁执纪的监督管理,确保赛事公正、公平、公开。三是科学合理安排比赛场馆。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勤俭节约的原则,统筹安排比赛场馆。除龙舟项目安排在周口水上运动中心外,其他项目均安排在周口市体育中心。谢谢!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要求,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支持高校增设、改造提升体育相关专业或方向,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11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河南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是丰富体育活动。省教育厅指导省学生体育总会,成立了武术、毽球、舞龙舞狮、空竹球、射击射箭等单项体育分会,并依托体育协会在高校推广少林拳、太极拳、毽球、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面向全体大学生,每年开展武术项目等“华光”体育系列竞赛20余项,参加运动员近万名。与省民族宗教委联合举办传统体育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平顶山学院等为代表的高校,高度重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珍珠球、舞龙舞狮等项目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媒体朋友们,正如今天发布会所介绍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经40年的发展,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它是促进我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对于全面展示我省民族工作的新成就,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建设体育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和支持本届民族运动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豫见周口、同心圆梦”这一主题,精心策划,多角度、多形式做好宣传报道,积极展示我省各民族群众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民族体育文化的多姿多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民族运动会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良好氛围!
@HASHKFK